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更換會計師:審計準則公報第17號「繼任會計師與前任會計師間之連繫」

從審計學的角度來看,「簽證會計師要求解任理由要深究」!

上市櫃公司更換財報簽證會計師,原因通常有五:
一、會計師已連續辦理該公司的財報簽證達一定年限、
二、會計師因其他簽證案件遭主管機關處分、
三、會計師跳槽到其他事務所任職、
四、原先的簽證會計師事務所與其他事務所合併、
五、會計師辦理財報簽證過程中的態度過於堅持,無法和公司配合,財簽之後,雙方不願再維持委任關係,只好換會計師。

這五種情況的前四種原因,基本上都屬於良性更換會計師的現象。甚至就連第五種原因而更換會計師時,會計師事務所為避免得罪客戶,也往往會以「事務所內部職務調整」為由,更換另一位會計師以提供財報簽證服務。

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對有價證券上市公司重大訊息之查證暨公開處理程式」的規定,簽證會計師事務所內部職務調整而更換會計師,並不必揭露於股市觀測站的重大訊息。因此,會計師在查核簽證財報時若有發現管理階層不正直等異樣,想要脫身解套,大多會以此名義更換會計師。

從證劵市場的角度來看,「更換簽證會計師‧自我感覺不可如此良好」!

主要是:會計師事務所也有業績壓力,也要生存,只要客戶不太離譜,通常睜一眼閉一眼的情況並非不可能。套句老話「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放棄」,應該是會計師事務所普遍的心態。但是,一旦由會計師事務所主動要求解約,委任雙方基本上已經是撕破臉了,會計師事務所為求自保,與委託人劃清界線,不願再幫該公司的財務報表「背書」之涵義已不言自明。

會計師財務主管是最瞭解一間公司財務狀況的人,如果會計師的異動,真的是屬於上述四點合理的理由,不用太過於擔心,可是如果更換的理由交代不清,頻率又過於頻繁,這就是一個警訊,聰明的投資人應該要留意公司後續的發展。

以台灣上市公司投資騙局的「博達案」為例,當時博達董事長葉素菲頂著「砷化鎵張忠謀」的光環,不但號稱擁有獨步全球的生產技術,榮獲國家磐石獎的肯定,加上宣稱手上的訂單滿到3年都做不完,因此博達股價在2000年飆漲至368元,但是,不到4年就風雲變色。其實,仔細觀察更換財務長的頻率:從1999年年底上市以來,5年內就更換了5位財務長。訊碟在2004年爆發董事長呂學仁的掏空案之前,同樣也在2000年到2004年更換了4位財務主管。

從我的親身經驗來看,「繼任詢問前任做好心理建設」!

三年前,我在寫書的過程中總感覺力不從心,似乎有些「點」要有實務經驗才能寫得傳神,這三年來,我找工作換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看看實務界(好啦,也一邊等著在台灣買的預售屋交屋過戶)。最後這一份工作嘛(在東莞),真的很巧,前任稽核主管(代號:「阿頓」)曾在高點上過我的審計學。更巧的是,當我在昆山擔任管理部經理,那時阿頓在東莞擔任稽核經理,阿頓就以Skype跟我連繫一起討論內控的設置及上市櫃相關流程了。後來,我要到這家公司上班前,我身為繼任勢必要詢問前任管理階層三件事嘛(只不過我沒有經過管理階層的同意罷了,這樣不符合17號公報的規定,同學不要學喔!)。

詢問之後,阿頓當然是有一說一,正常情況下(如果我是要找一份安穩或是有發展前景的工作),聽到公司內部的真實情況,有志之士那是絕對打死不會來的!可我還是來了,越是令人無語的公司,對我的啟發就越大,能跟書上的知識相連結的就越多。有前任阿頓的幫忙,我也調整好我的心態,在東莞和曼谷做做看看學學寫寫了。

Erin Lin
10 June 201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