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成本與管理會計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怎麼COST DOWN?

每家公司「已經不賺錢很久了」的時候,老闆就會號令眾臣民:cost down!但是,cost down如果是用「採購專挑最便宜的買」、「員工福利大幅縮減」、「熊熊想到不然裁員瘦身」來降低成本費用,那公司的維修費用可能會增加(因為便宜無好貨)、公司的採購周期可能會縮短(因為買到壞的使用期間短)、好的員工可能會流失(而且有經驗的人來面試,一到公司一看就知道這工作好不好做,好的人也不見得願意來)。

我簡單分享一般公司常用的cost down方式:
一、敬邀全體供應商簽訂《反商業賄賂協議書》、全體員工簽訂《員工清廉保證書》:
親愛的,您千萬不要以為老闆的這個動作是要「反貪污」、「反舞弊」,響應廉政公署喔!wake up,老闆真正的意圖是要召集全體供應商們,宣布要求降價!我說給您聽,您就明白了。
採購」這個職能對公司的貢獻在「是否能為企業創造價值」!

「假設」有家公司花費總收入的50%在採購原物料上(50%是因為比較好算),其稅前純益是10%,每銷售100元的利潤是10元,原物料成本是50元,而其他開銷佔40元。如果這家公司想多賺1元,即相當於必須將利潤率增加10%,銷售額提高到110元才能達成。

但如果將採購物料成本由50元降低至49元,雖然僅節省2%的採購物料成本,但同樣可以達到將利潤率增加10%的目的。

採購原物料成本降低2%與增加銷售10%,對稅前純益有相同的影響。但是,增加銷售額要多付5倍於降低採購成本的努力,故採購成本佔總銷售額的比重愈高,兩者間的比率就會愈明顯。
雖然知道要降低採購成本,但畢竟那是靠外部人努力與願意嘛!
二、公司內部自己可以主動檢討工作職掌、各部門人力配置,藉由組織結構調整來降低浪費的人事成本:這個方法要成功,靠的是優秀的管理部!有好的「人事」公司人才濟濟、有好的「總務」家裡乾乾淨淨

其他cost down方式,將在「成本與管理會計學」的課程中,與大家分享。

Erin Lin
4 June 2015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唸過 EMBA 的獅子‏

獅子讓一隻豹子管理10隻狼,並給他們分發食物。
豹子領到肉之後,把肉平均分成了11份,
自己要了一份,其他給了10隻狼。
10隻狼都感覺自己分的少,合起來跟豹子唱對臺戲。
雖然一隻狼打不過豹子,但10隻狼?!豹子卻沒法應付了。
豹子灰溜溜的找獅子辭職。

獅子說,看我的。
獅子把肉分成了11份且大小不一,自己先挑了最大的一份,
然後傲然對其他狼說:你們自己討論這些肉怎麼分。
為了爭奪到大點的肉,狼群沸騰了,惡狠狠的互相攻擊,
全然不顧自己連平均的那點肉都沒拿到。
豹子欽佩的問獅子,這是什麼辦法?
獅子微微一笑,聽說過人類的「績效工資」嗎?

第二天獅子依然把肉分成11塊,自己卻挑走了2塊,
然後傲然對其他狼說:你們自己討論這些肉怎麼分。
10隻狼看了看9塊肉,飛快的搶奪起來,
直到最後留下一隻弱小的狼倒在地上奄奄一息。
豹子欽佩的問獅子,這是什麼辦法?
獅子微微一笑,聽說過「末位淘汰法」嗎?

第三天獅子把肉只分成2塊,自己卻挑走了1塊,
然後傲然對其他狼說:你們自己討論剩下這塊肉怎麼分。
群狼爭奪起來,最後一隻最強壯的狼打敗所有狼,
大搖大擺的開始享用它的戰利品。
狼吃飽以後才允許其他狼來吃,這些狼都成了它的小弟,
恭敬的服從它的管理,按照順序來享用它的殘羹。
從此獅子只需管理一隻狼,只需分配給它食物,其他的再不操心。
豹子欽佩的問獅子,這是什麼辦法?
獅子微微一笑,聽說過「職場競爭」嗎?

最後一天獅子把肉全占了,然後讓狼去吃草。
因為之前的競爭,狼群已經無力再戰了,於是只好逆來順受。
豹子欽佩的問獅子,這是什麼辦法?
獅子微微一笑,聽說過「和諧社會」嗎?
原來所謂的「和諧社會」就是「逆來順受」!!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張忠謀 :學習曲線謹慎應用 企業獲益不淺

市場佔有率重要的根據來自學習曲線,最初是在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初期發展出來的,大概有六年時間中,市場佔有率與學習曲線理論大篇幅出現在知名企業管理週刊中,如火如荼非常熱烈,就像近幾年來的X、Y、Z理論或企業再造等。

這些理論其實都有限制,如果你不真正了解或用錯地方是很危險的。以下我要講的故事不是小說情節,是歷史上實際真正發生的,其中很多人喪失了他的財富和事業,也有人藉此竄起,不過他們興起也是短暫的,後來又被更新一批取代,短期的勝利者沒有獲得真正的勝利,第一批的失敗者又找到他們的歸宿。首先這是一個學習曲線,這個圖形有簡單的物理意義,就是每一次累積量增加一倍時,成本就降低30%,這個學習曲線的產品就是動能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現在假設有兩家IC公司A及B,在第一年進入產品市場時,二家平均擁有市場佔有率,生產的成本也一樣,售價為二百元,但是A公司卻將毛利1000元轉為研發費用,以開發可以減低生產成本的技術,但淨利卻變為零,B公司因為第一年就賺了1000元,所以很高興的慶祝。假設第二年市場成長了50%,A公司因為研發先進技術降低成本,所以將售價先砍一半到一百元,市場佔有率提高了,B公司只好跟著降價,同時也開始投入1000元的研發經費,所以該年二家公司的淨利都是負數,A公司虧140元,B公司虧700元。到了第三年,B公司總經理涕淚縱橫的辭職了,換了一個新總經理來,但是A公司因累計產量增加,市場佔有率再上升,依據學習曲線成本再降,因此售價也再砍一半至50元,二家公司這年也同時投入1000元進行研發,不過這年A公司虧415元,B公司虧1045元。 這樣發展到第三年結束時,B公司因為一直虧錢,且數額一直增加,公司士氣大壞,他們自己知道在打敗仗,市場佔有率一直下降,價格主控權又在A公司手上,就決定不做了。所以第四年時,A公司擁有百分之百的市場佔有率,他不用再調降售價,這一年他淨賺了1700元,總經理因為策略成功晉升為總裁,一切彷彿雨過天青。

這個故事就是1984到1986年之間的全球DRAM市場競爭,其中A是日本DRAM商,B是美國DRAM商,在那之後美國只剩下德儀和美光二家。但是雨過天青的時間很短,假設以上的故事是舞台劇的第一幕,那第二幕上演的就是美國人用反傾銷法影響日本人的策略,造成另一群團體受益,幾年之後,韓國人變成A公司,日本人變成B公司,戲碼到現在還在上演,而台灣也在其中插一腳。

我們來看看學習曲線要點:
第一, 它與經濟規模無關,經濟規模是另一回事,經濟規模是靜態的,僅是一時的成本降低,但是學習曲線是動態的,累積的量大才有可能降低成本。
第二, 累積的量會給予廠商減低成本的機會,但並不是自動減低成本,以前以為拿到市場佔有率,成本就自動降低,這觀念也不對。
第三, 學習曲線較適於應用成長快速的產品市場,快速成長就把時間壓縮了,累積產量加一倍只需要一年,成本變化降低就非常快,假如是很靜態的市場,要十年以後累積量才加一倍,那很多人都有時間趕上。
第四, 所以快速成長市場中時間被壓縮,學習曲線應用最為適宜。
第五, 市場區隔非常重要,但是DRAM的學習曲線不能應用在微處理器或邏輯IC或晶片組上。
第六, 後進市場者不必從頭開始學習,例如日本人做DRAM後,很多技術都非正式的流散,韓國廠就拿到了。
第七, 學習曲線會因為通貨膨脹而自動調整。

我相信晶圓代工業是可以獨立出一條學習曲線的產業,所以晶圓代工業是要考慮市場佔有率的。DRAM也一樣,監視器、主機板不同產品都有其學習曲線。學習曲線祖師是Boston Consulting Group,我在此理論剛開始時就參與,因為他們以德儀的經驗(data)來發展,德儀那時以學習曲線贏得的勝利就是雙極體IC,德儀在那時應用學習曲線的成績絕對可以拿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