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

「存在」(Being)」是選擇成為自己的可能性

人在作選擇的時候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選擇「不成為自己」,第二種是選擇「成為自己」。第一種選擇顯然比較容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習慣偽裝自己、遮蔽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扮演別人所期待的角色,而從來不作真誠的抉擇,因為我們害怕真誠的抉擇會讓自己與他人發生衝突。我選擇「成為自己」,做一個真誠的人,對自己負責、忠於自己。

尼采說過:「哲學家是文化的醫生。」現代人所尊敬崇拜的,大多是功成名就、升官發財的人,亦即不擇任何手段,達到表面上所謂有「成就」的人。這種價值上的選擇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因為它並未掌握到人所崇拜的對象應該是什麼樣子。值得崇拜的對象應該是擁有完美人格的人,這才是一種正確的價值觀。然而,現在卻很少人崇拜人格高尚的人,因為人格高尚很難做到,並且就算做到了也沒什麼實際利益。

所以啊!我的好朋友,知道我有多感激嗎?感謝上帝,讓我遇見你,真心的,因為我是一個真誠且簡單的人,喜歡就說喜歡,討厭就表現出討厭的樣子,所以說,當我稱讚你的時候,你就是不相信自己,也要相信我,知道吧!

昨天晚上,10222日的晚上延續到10223日的凌晨,我們聊天聊到忘了時間,跟你講話很自在,希望你對我也有同感。那麼我這篇文章是為了什麼哪?因為你居然不認識珍·奧斯汀(Jane Austen)!Jesushey, Jane AustenI still can’t believe you didn’t know her.《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1811年)、《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1813年),我都這樣提醒你了,你還是不知道,我一定要介紹一下她給你認識。

·奧斯汀(Jane Austen17751216日-1817718日)以描述英國鄉村生活鄉紳家庭中的女性生活與婚姻的文字為著名(尤其是未婚女性的愛情與生活),曾經有人將Jane Austen與莎士比亞相提並論,並有學者視Jane Austen20世紀以來,英語文學最偉大的作者之一。然而這位英國文學史上公認的才女,卻在42歲便英年早逝,她終生未婚,卻留下六部不朽的長篇小說,包括:《傲慢與偏見》、《理性與感性》、《艾瑪》(Emma、《曼斯菲爾德莊園》(Mansfield Park、《勸導》與《諾桑傑寺院》。

小時候,我在美國唸書,第一次跟美國朋友看了Jane Austen的《傲慢與偏見》和《理性與感性》後,便欲罷不能,一看再看,到學校圖書館翻閱不同版本的《傲慢與偏見》和《理性與感性》。另外,我也看它們的電影,像是Joe Wright 導演的《傲慢與偏見》還有英國BBC發行的《理性與感性》。

在「珍奧斯汀少女日記(Becoming Jane)」這部電影,你可以看到《傲慢與偏見》說的就是Jane Austen自己的戀愛故事。原本這部電影的中文譯名叫「初戀成珍」,我反而喜歡這個語帶雙關的片名。故事講述少女作家Jane Austen的戀愛故事,電影戲情有點像《傲慢與偏見》和《理性與感性》的混合版。

Jane Austen是窮牧師的女兒,有良好教養和學識,而且個性自立,一心找尋自己的真愛。Thomas Lefroy是見習大律師,家境清貧,一家全靠伯父供養;他才華橫溢,但亦驕矜不群,不太好與人「相處」。故事裡的才女似乎一定要配浪子才有劇情。相遇與交往有點像《傲慢與偏見》裡的ElizabethDarcy,是矛盾中帶著甜蜜;互相傾慕對方的才華,但又好勝逞強。TomJane身上找到純真,JaneTom身上找到世故,但更重要的,是兩人在對方身上找到了自由。他們在彼此的愛裡,找到了釋放自己的力量,得到了真正的無拘無束。為了愛情,Jane寧願拒絕有錢公子的求婚,和Tom私訂終身。但愛情最後也不敵麵包,Tom的伯父不贊成這門婚事,而Jane亦無法擺脫有錢家族提親的壓力。同《理性與感性》裡的Elinor一樣,為了Tom著想Jane最後選擇了理智,放棄了和Tom感情。Tom最後娶了有錢女,並做了大法官;Jane拒絕有錢公子的求婚後再沒有談戀愛,把寄托的感情化成文字,成了經典小說的作家。

和她小說的人物相反,現實中Jane Austen自己的感情生活似乎未能如意。一個在小說世界內盡錄人性感情,以筆觸畫出18世紀英國社會矛盾和諷刺的當代女作家,竟然是孤獨終身。這個故事雖然虛構,但也很合理地描繪了Jane Austen的育成故事;而且情節細膩而靈巧,很有Jane Austen作品的風格。我特別喜歡最後一幕,JaneTom的女兒(Jane Lefroy)誦讀自己的作品;和電影開始時少女時代的Jane成了對比。同樣的誦讀,在旁聽的Tom由心不在焉變成全心欣賞。  這個就是愛情的力量:它不單改變了Tom的為人,也改變了Jane的筆觸。是真愛的自由改變了他們。

劇中Jane為自己姐姐寫的詩也令我印象深刻。其結尾式有一句,大意是說姐姐特別吸引,是因為她有著溫柔、細心、聰敏、純真和纖巧的心(...gentle, tender, intelligent, innocent, delicate heart)。Jane Austen筆下的女性以及她自己如此令人傾倒著迷,豈不也是因為同樣的心嗎?(我十分欣賞Jane Austen,她的作品我都有收藏

一開始,我以為Jane Austen的作品中,才子佳人的美好結局都是她對於不幸福愛情的理想投射(那時我還小、不懂事),但是隨著年紀增長以及經歷刻骨銘心的愛戀,我才終於理解她對於美好愛情與創作的執著,更勝於一段沒有愛情但是有保障的婚姻,而這樣的選擇又是多需要勇氣(也需要肚子的同意與支持),更何況在英國那個時代女性就是必須依附在婚姻才能生存,她卻有勇氣選擇創作而拒絕沒有愛情的婚姻。

相信我,有些事情即使經歷兩個世紀的交替,也永遠不會改變-我們仍然全神貫注於愛情、婚姻、友情(特別是好朋友是小三時),在擴展事業、社交禮貌的複雜環境中糾纏,直到精疲力竭卻依然樂此不彼。我覺得Jane Austen在任何一本小說中創造的故事情節真的都有可能與現代生活有所交集,甚至一幕一幕上映。我真的相信並見證!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老師 ,您的生活閱歷豐富,信手拈來就是各領域的知識分享,不得不崇拜!在您身上學生體會到生命的多元,知識的饗宴,精神的富足更甚於一切。感恩您,給予字字箴言,您已嬴得學生的敬重與信任。

匿名 提到...

老師, 除了從您推出的tutor time課程中獲得滿意的學習外....還有您的各種領域文章分享...它是無價....精神上的滿足與歸屬效果更令人打從心底的神清氣爽.....感恩有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