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乾隆對和珅到底是個什麼態度啊?

【前言】

唐太宗說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也當以歷史做借鏡,在推廣內控或KPI時避免誤觸老闆禁地我最怕的是:「過往的歷史,可以成為我的借鏡,但不能左右我的腳步

【歷史借鏡】

雨果曾說:「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反映過去的倒影乾隆此人喜歡玩弄權術,和珅的貪在某種程度上是乾隆一手縱容的。 

據各種資料分析,乾隆確實知道和珅貪,但乾隆也看出為了貪而當官的人幹起工作來有時會更賣命,特別是在聽話順從上可以說是無與倫比。因此,只要貪官沒有危及到自己統治政權穩固的地步,也就假裝不知道。但乾隆暗中會把和珅看緊,決不允許和珅及和珅的子女出國或者把財產轉移到國外去。乾隆的高明之處還在於:有些民間珍寶和財富,用帝王的名義去徵斂倒不如假和珅之手去取得更妙。 

乾隆之所以重用和珅,關鍵的一點就是和珅很有才,當時朝中懂滿、漢、蒙、藏等多種語言的官員就和珅一人,而且和珅在處理少數民族問題上有比較好的措施,乾隆至少在這一點上還是得依靠和珅的。另外和珅的書法也不錯,和珅喜歡模仿乾隆的筆跡以博得乾隆的喜歡,到最後竟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現在在故宮裡的不少匾和碑文就是和珅寫的。 

這是很正常的帝王之術,但用其長,不避其短。和珅理財確有幾把刷子,要不然也不會做到全國總會計師的位置上。都知道乾隆這個皇帝可是個能花錢的主,他在位其間建的宮啊殿啊的可是不少,再加上也打過幾場仗,又下過六次江南,那一項沒錢都不行,而和珅恰恰能滿足乾隆的需求,因此也就有了這樣的君臣了。道理其實很簡單的,大清朝可以有個大貪官,但是不能沒有大筆的錢,乾隆自然不會要和珅的命,因為做個皇帝沒錢是玩不轉的,乾隆太清楚這一點了。而且哪天要真有事了,可以把和珅住外一推,乾隆自己花了錢還可以不負責任,天下地上哪裡去找這樣好的事啊 

乾隆利用和珅的貪和紀曉嵐、劉墉、阿貴等廉平衡,他深知均衡策略讓他們互相牽制以此來達到朝政安定,而自己的兒子在即將繼位時又毫無建樹,為了立威特地把和珅作為犧牲品以此來達到威信,真是“良苦用心”啊 

大家試想一下:憑和珅和乾隆的關係在臨死前要一道免死金牌應該不是難事,憑和珅官場多年的才華難道看不到嘉慶的態度嗎?可結果恰恰是和珅被殺了也被抄家了可憐和珅當時才50歲,雖稱不上天妒英才也算壯年早逝了。自己收斂一輩子的錢財其實只是做了皇家的倉管員。自己的萬貫家財最後被恭親王奕霸佔為別人做嫁衣了! 

只能說和珅的結局在某種程度上不得不說是個悲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