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簡單的文章將我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化為文字,加上個人見解,與大家交流分享。
2015下半年,大陸的製造業恐怕是不景氣的,對於五金沖壓、機加工等等的代工產業特別是不好經營。傳統製造產業的老闆通常是黑手出身,不重視管理,認為只要業務有接單、產線上有站人,就一定出的了貨!最後淪落為「為出貨而出貨」,可想而知的是:品質不良遭退貨,要不就是拉回廠內重工,要不就是品保派人(品保領隊製造出人)到客戶端去重工;再要不就報廢賠錢(客供料),這樣當然沒辦法預計Q2、3、4的獲利!
這樣的惡性循環怎麼來的?簡單的總結就是:錯誤的管理觀念和令人搖頭嘆氣的心態!
先是A集團公司的董事長的用人政策真的令人很...無語,再來是總經理甲心不甘情不願的接下D公司的經營(總經理甲以姜太公釣魚無心經營方式來運營D公司)(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平均待在D公司的時間不到10分鍾,更遑論在雙休日會在公司看到總經理了)。結論:董事長歪曲被動的「觀念」、台幹們不自覺的「內鬥」、總經理隔岸觀火的「心態」,一整個的敗筆啊!
當時董事會決議要成立D公司時,這位總經理是強烈反對的喔,總經理認為成立一家只能做一道工序的公司是多此一舉,訂單不好接,接了可能也得外包,外包的話要找到適合的供應商是很難的。但是A集團公司的董事長口才真的很好(不像品保出身,反而比較像是業務背景)能說服台灣某大上市公司董事長投資40%(2400萬人民幣)成立D公司,實務上應朋友要約出資投資本是常事,但令人不解的是,這位出資40%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居然沒有派親信到D公司守著?!就是說,很信任A集團公司的董事長囉!而A集團公司的董事長指派總經理來管這家公司,事後也不聞不問,就是說,很信任這位總經理囉!其實不然,從董事長會親自面試業務經理來看,董事長也希望對公司有所掌控的。
最後,由於在董事會中頻頻被罵、被批評,總經理只能私下找台幹們抱怨,而為了降低成本,這個天才頭腦唯一能想到的辦法不是「裁員」、就是「一人當三人用只付一人半的錢」(用文雅一點的話來說:縮減人力,把人力用在刀口上)。並且總經理『明示』作業員遇缺不補,全數換成「勞務工(即臨時工)」(並親自email要求管理部經理將現正合作的勞務仲介公司,立即換成總經理指定的勞務仲介公司,導致兩次大規模的勞務工圍廠鬧事,當然是管理部經理出面解決囉)。坦白說,作業員全數換成勞務工,這是為解散公司或資遣來做準備啦。其實,在一開始就應該善用人力資源,有多少的訂單,能賺多少的錢,需要多少的人力,先預約下來,遵照執行。如此也就不必有後續的人力泛濫需要瘦身的麻煩了。
沒有人會自願離開一家好公司的!會離開不是因為自覺地看不到這家公司的未來,要不就是鬥爭下的犧牲品,再要不就是等著被資遣(非自願離職)領個資遣費和失業給付(政府給的錢一定要拿)。我想我的經驗真的還不夠久,因為前幾天我聽大陸朋友說,大陸還有更糟的台資企業呢,真的好奇是有多糟哩?有了3年精彩的大陸工作經驗,我學會談條件,也學會淡定(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叫事!)、不計較(免得小人到老闆那打小報告),說白一點就是沒感覺了。
年輕人立志要趁早,早點確定方向,也會早點修成正果的!
Sincerely,
Erin Lin
2015/4/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