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務院公布的62號文,促使台商加速自大陸市場出走。此話怎說?62號文要求實報實繳「五險一金」,但現在在大陸的台商,沒有一家公司「實報」這個數字,例如:公司明明發給員工5,000元人民幣,卻只報1,800元;一旦大陸要求廠商一定要「全面實繳」,假設某一家台商有1,000名員工,實繳「五險一金」代表要先扣掉1,000到1,500萬元的利潤。
因應62號文,台商從大陸退場,最佳辦法就是上市,上市後是「賣公司價值而不是賣價格」,而且台商回台掛F股,取得的上市資金還可以再運用,存在銀行或再做生意。
那台商應該如何評估要不要退場呢?先看「淨利潤率」!當淨利潤投資報酬率已跟當地定存利率差不多、或低於定存,「這個生意就別做了吧!」。現在大陸的銀行定存利率3.5%,但做生意才賺2%,這代表這個生意可以直接放棄。
台商積極布局回台第一上市,主要是基於三大誘因:
一、首先,兩岸政治氣氛和緩,讓從民進黨執政時期就提出的台商回台政策得以落實。台商回台上市分為兩種:第一上市指的是企業回台首次發行新股,第二上市是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由海外掛牌企業回台灣發行。發行新股的企業最在意的就是投資人能否認同,尤其擔心投資人在心理上會不會排斥「大陸台商」。現在旺旺、巨騰TDR成績不錯,顯示投資人政治意識型態不高。
二、其次,相較於香港、新加坡、大陸三地,台灣股市對於以電子、傳產、服務業為主的台商較有利。在香港掛牌的60幾家台商,有2∕3的本益比都比市場平均值低,1∕2股價表現不如大盤,甚至還有掛牌後幾乎沒成交量的。香港股市以金融業、房地產業為主流,連科技類股都容易被忽視了,更遑論傳產、服務等中小型企業類股;另外,新加坡股市是換手率太低,大陸則是上市作業太難。反觀台灣股市較為多元,投資人又較熟悉這些台商企業,容易創造較高的本益比。
三、第三,「在商言商」之外的衣錦還鄉心理,也大大提高台商返台上市意願。當年到大陸投資被形容為「出走」,很多人一等30年,就是希望能風光回到台灣,讓大家知道自己經營的是正派、有前景的企業。
“五險一金”的負擔有多重?
|
資料來源:北京青年報 |
“五險一金”占工資總額的40%至50%,這一比例意味著什麼?如果你是工薪族,如果你工作在北京,如果你每月到手的工資(含稅)6,000元,那麼你的雇主,要掏出10,000元甚至12,000元的真金白銀。
|
北京某大型民企“五險一金”繳費率 |
作為雇員的法定社會福利,“五險一金”超過工資四成的比例是如何計算出來的?據瞭解,社保繳費係數的確定不同地區不同人群有所不同。北京市的相關規定,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三種險需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保費,比例分別是養老保險:企業20%,個人8%;醫療保險:單位10%,個人2%+3元;失業保險:單位1%,個人0.2%;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則完全由企業承擔,個人無需繳納,兩種險的比例分別是0.3%,0.8%。至於住房公積金,2014年北京市繳存比例為企業個人均負擔12%。
由此可知,上述“五險一金”企業繳存部分占比達到44.1%,個人為22.2%,合計費率為66.3%。
假設你的稅前工資10000元,在扣除各類社會保險及其所得稅之後,每月能夠拿到手的工資是7454元。縮水的25%是如此計算的:10000元工資,個人需繳養老保險8%,醫療保險2%外加3元,失業保險0.2%,合計22.2%,外加3元,即2223元。再扣除繳納個稅322.70元,剩下7454.30元。
至於你的企業,繳費比例要遠遠超過雇員。10000元稅前工資,企業需繳納的社保,包括養老保險20%,醫療保險10%,失業保險1%,工傷保險0.3%和生育保險0.8%,住房公積金12%,合計44.1%。由此可知,企業繳納的社保金額約為4410元。
綜合來看,萬元稅前工資,你拿到了7454元,稅前萬元工資實際支出14410元,企業繳納的社保金額約為4410元,個人支付2223元,兩項合計6633元。單位和個人合計繳納“五險一金”的數額6633元,佔據稅後工資7454元的比例為89%。企業需要負擔的金額,幾乎是個人到手金額的兩倍。拿工資時一定要想到企業為你發生的實際支出啊,都不容易。
雇主每月付出了14410元,職工個人拿到了7454.30元。之間6955.70元的差額,究竟去了哪裡?其中單位繳納的三險3210元、個人繳納的三險1023元,上繳了社保機構;單位繳納、個人繳納的公積金各1200元,上繳公積金管理機構;個人所得稅322.70上繳稅務機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