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ISO9000,管理評審與內部審核為什麼不可以合一?

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為什麼不能合一?沒錯,這兩個過程的目的和做法都是不同的這在ISO9000標準中已經有了明確的說明。按照ISO9000標準的說法,如果少做了一樣,就“不能聲稱符合本標準”。 

問題是,如果撇開標準不談,而又要做這些事情,我們會怎麼做? 

對於某些台資或陸資企業來說,如果合一,可能更好做一些。我見過的企業一般都是怎麼做內審的?(在這裡我們不談論那些實際上沒有做內審用造假的企業)一般都是最高管理者下令,各部門抽調人員組成一個內審小組去做內審,假設經理、副理及管理者代表都不參加這個組,這是什麼概念?內審小組所到之處,夾道歡迎以笑臉迎接,積極應對你審吧審完以後,你開出的不符合項他們當即就可以整改完畢了(無非是這個文件少了個簽名,那個文件少了個編號)。你不會開出嚴重的不符合項的,除非你把這次內審當作你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次。於是,天下一片太平,人人皆大歡喜。內審結束,大家又回到原先的工作軌道上去了。 

這樣的內審有意思嗎?但是不這樣,你又能怎麼樣?審核方和被審核方有千絲萬縷的利益上的聯繫。審核過後,你的尚方寶劍就沒有了。沒准下次搞什麼績效考核之類的時候你就成了被審核方。 

在這樣的企業,誰能來組織和主持內審?只有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審什麼?到各部門去,看看各部門是否都按要求去做,看看還有哪些沒有做到。他們說要改,你部門不敢不動。這樣的審核如果只出動一名主管品質的副理也不管用。主管行銷的副理會對你提出的那些行銷相關不符合項心存芥蒂。所以,能把幾個副理組織起來去審核的,唯有總經理。 

誰來組織管理評審?管理者代表。誰來主持管理評審?還是需要總經理。評什麼?評審一下看我們企業的管理體系是不是充分的、適宜的、有效的。看看我們這段時間管理上是不是出現什麼問題,顧客是不是有了什麼抱怨,我們從管理的高度上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這是關乎企業總體管理的大事。誰有這個權力?當然還是總經理。【其實管理評審,包括內審,是可以分層次進行的。比如顧客抱怨可在銷售部門定期進行,定期彙報到辦公會議上。內審也是如此,自查是個好辦法。海爾的“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就是把ISO9001標準當地語系化最好的典範】 

既然真正的內審和管理評審在我們的企業中都離不開總經理,那為什麼不能把他們合一?唯一的答案,就是標準不允許。或者,我們可以在這裡提出我們的疑問:這樣的標準適合我們的企業嗎?你換個角度說也是一樣的:在我們的企業運作模式下,能真正搞ISO9000體系嗎?結論應該比較簡單:“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要不堅持目前的企業模式,讓ISO9000去死;或者下定決心搞ISO9000,讓這種企業模式死去,以現代企業模式取代之。 

我們選擇什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