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質方針目標建立和考核:我說什麼就什麼,年終發薪水我可不含糊。【及時適應市場變化,做出調整。這是老闆的職責,無可厚非】
2.
管理評審:歷來就我一個人說了算,搞這個還不折騰我一個人。【一個人的反思有時候就是管理評審】
3.
培訓:來了就好好學著幹,一個月不開竅就走人,還有什麼好說的,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還不有的是。【學著幹也是種培訓】
4.
設備檢修:計畫檢修?壞了及時修唄,沒事老拆啊弄的幹嘛。【這也是個辦法,只是。。。】
5.
合同評審:評什麼審,顧客有訂單,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得接,想盡一切辦法也得接,來不及?接下來拖拖沒什麼的,誰是屎到屁眼門了才找茅坑,顧客會有預留期的。誰敢給我回不能做?!想找還找不來呢。【僧多粥少,這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我敢說也不是什麼樣的合同老闆都接的。那些他說不接的合同,其實就是做了合同評審,只是停留在他自己的腦子罷了】
6.
供方選擇:評選個屁啊,不是我說了算,難道讓手下撈油水啊?【說得太對了,十足中小企業架勢】
7.
特殊過程:確認?我只認師傅,好的師傅一年十萬塊我也請,有他就得給我保證產品品質沒有特殊情況。【員工的能力,這是6.2.2的內容。只有“必要時”才進行培訓的。另外對特殊過程的確認,難道請師傅不是個確認過程?】
8.
檢測器具檢定:每年幹是白花那冤枉錢,檢一把尺都頂上我買把新的了,用兩年壞了就換唄,我還省了一年的錢呢。【這是個問題,標準的要求有時和實際不相符。但對大型企業而言,檢是必不可少的!】
9.
顧客滿意度調查:有問題是要溝通的嘛,我一直在瞭解顧客的滿意情況。要記錄?太麻煩,我心裡清楚就得了。【還是這個問題,心裡知道,就是不寫出來】
10.
內審:我就是最好的內審員,錢是最好的檢查機制,我一天兩趟車間可不是白跑的,要讓我滿意可不太容易。【要是老闆都能這樣天天跑車間,還有什麼問題發現不了?】
11.
檢驗:關鍵的東西要有數,檢驗員要有記錄負責,其他的嘛,明確要求了就做做,不做也沒關係。顧客就要張合格證,檢測報告那東西要了也沒人看。【感同身受啊!真的是這樣的】
12.
資料分析:什麼圖?什麼表?煩人!你們不到現場給我幹活,在那兒畫呀畫的,幹嘛呢,我又看不明白。【教條主義,之前我認識的一位品保黃經理就是從不出辦公室的,他的屬下都在做很嚇人,看起來很複雜的excel表,客訴既高且頻繁】
13.
糾正預防措施:放心,出了問題,我決不能輕饒了他,“防止再犯”?難道還有下次?一次我就叫他滾蛋了。【這也是種預防措施,高壓之下員工提心吊膽,對工作也會有積極作用,不能適應的也就離開了】
這裡充分反映出小型企業還不需要ISO 9000標準的現狀。這種粗放的管理方法確實不能使企業發展壯大。或者說,老闆還沒有想到企業要發展。但是搞ISO 9000就一定能保證企業發展壯大嗎?ISO 9000不是萬能的,沒有ISO 9000也絕對不至於“萬萬不能”。
關鍵是做好自己的事!
一個企業,要想提升自己的管理,用什麼辦法?很多很多的工具,很多很多的理論。ISO 9000也只是工具之一,要不要把它那麼神話了?管理的方法不在於多,而在於實實在在地運用、貫徹到底。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引進了多少管理方法?令人眼花繚亂的管理方法哪一個是不好的?問題在於,哪一個在企業中堅持下去了?哪怕堅持其中的一個,我們的企業也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問題不在於理論,而在於實踐。
有人說過:「自然科學是可以複製的,而管理科學是不能複製的」;管理科學的複製必然導致形式主義的後果。對於那些還沒有搞ISO 9000認證或是暫時沒有打算搞的企業,我的建議是:要不就先不要搞了,連想都不要想。因為,完美的東西不一定適應這個“骯髒”的社會!(有內控、有ISO、有KPI、有ERP的知名公司,倒閉的或是被合併的,最適合這句話!)不要走自己的路,說別人的話。還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搞自己的管理,讓別人去搞ISO 9000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