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就是「品質管制體系」。為什麼要建立品質管制體系?答案可能各式各樣(不是官方說法,而是心裡話):“因為形勢所迫”、“因為市場的需要、客戶的要求”、“因為大家都有了我不能沒有”等等,這樣的需求不是發自內心的、自發的,而是外部的、強制的。所以在組織缺乏內在動力的現實環境下,品質體系的推廣和運行工作就流於形式了(既然大家都流於形式,那就隨大流吧,省時省力,何樂而不為呢?)。大多數企業的ISO9000品質體系就是擺擺樣子、應付外審,騙證的。沒有幾個企業真正在做,因為這東西根本不是他們自己想要的。用比較尖酸的話來形容一下推行ISO9000的工作:“這是一個沒有市場需求、自作多情的推銷,是一個沒有觀眾的品質管理舞臺表演。”
ISO9000原則:管理透明!?Really?這話你自己信嗎?
說一個關於兩個施工隊和兩個基建科長的故事給你聽,你就懂了。
某廠常年有檢修和擴建需求,於是有好幾個施工隊常駐工廠,工廠則有一個基建科來專門負責協調此事,包括分派施工任務以及預結算等。基建科的王科長在任時,主要任務都安排給A施工隊。
某一年公司開始實施ISO9000,於是王科長按照ISO9000的要求做了外包的評審,結論是A施工隊95分,B施工隊88分,C施工隊……【這都是主觀認為的,沒有參考價值】,王科長仍照常向A施工隊發包。
第二年內審、外審,大家對此都沒有提出異議,認為其操作是符合標準的,沒有提出不合格【外審的前提假設是在收集符合性的證據,沒有義務去檢查證據真實與否】。此後,王科長另有任命,離開了基建科,張科長上任。張科長按ISO9000要求的方法也對外包施工隊進行評價。評價結論是:有證據表明A施工隊在某個施工專案中出現幾個問題,分數為89分,而B施工隊拿出在其他地方施工獲得的幾個「優質工程項目」證書,得分為96分,其他施工隊則低於80分。此份評價經公司主管批准後就成為以後安排施工專案的依據。
第三年、第四年的內審、外審,都對張科長的工作給了較高評價,認為符合體系要求【張比王會做事,起碼面子上的活幹的漂亮】。在這同時,張科長自己買了高級住宅、轎車。第五年,張科長被“雙規”,其中主要的一點是收受B施工隊數額巨大的賄賂【這是公司體制造成的,缺乏監督機制,與ISO 9001無關】。
兩人都把自己的“過程”擺到桌面上來了。兩次內審、外審都提不出問題來。放到桌面上的東西都是經得起推敲的。問題在於,桌面上的東西是不是真實的?真實的過程是怎樣的?哪些是決策的根本原因?這不是ISO9000能解決的,不是過程分析和其他一般管理手段能解決的。更嚴重的是,這樣的問題不是個別現象,你我身邊都大量存在,本質一樣,只是程度不同罷了(相信許多人都會說,“你說的這兩個科長就是我們企業的”)【ISO解決的是管理模式問題,而不是具體的決策】。
我的結論是:
一、想抓賊,就得起得比賊早!抓賊的要比奸賊更奸!
內部控制稽核者被「容許實驗性的實務性手法」,而ISO的內部稽核者只從事「表面化的文書作業」;對於有些難以從書面檢查出風險是否存在的作業,內部控制稽核者被容許採用實驗性的實務性手法,例如:雖然規定三家比價,但同一原物料一整年下來都是由相同的那三家在比價,得標的一家還說得過去,另外二家從未得標的卻一路跟著別人報價,若加上報價還始終如一時,能不令人起疑嗎?
二、推行ISO9000,真正的動力在哪裡?應該在企業內部!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是企業提高自身素質的急迫需要!要有“眾裡尋她千百度”的心情,才會有ISO9000的春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