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後宮甄嬛傳》,好一部職場勵志片!

宮鬥劇在大陸不是新鮮事物,當年的《金枝玉孽》開宮鬥劇之先河,之後有無數山寨模仿之,不過都是浮雲,過了也就過了。看《後宮甄嬛傳》,感到許多似曾相似之處:小說我在當當網上買了一套來看),包括電視劇臺詞的語言模仿了《紅樓夢》、劇情內容中又可以看到經典宮鬥劇《金枝玉孽》、武則天傳奇等的影子。但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將《甄嬛傳》評為宮鬥劇的阿帕契呢?

【誰與爭鋒】

看過《金枝玉孽》,觀後只覺皇宮內的女子工於心計,如無此工則無容身之地。看過《紅樓夢》,感覺其中的詩詞歌賦典雅柔美,為人物平添許多個性化的色彩。而細觀《後宮甄嬛傳》,品味錯綜複雜的情節,看似與前二部有異曲同工之處。雖說對於人物的設定顯明甄嬛玩樂時活潑純真,謀劃時深思熟慮,遇險時殺伐決斷,退隱時與世無爭只有偶爾的情緒化洩露出幾縷嫣紅),但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將詩詞、古文、歷史史記非常嫺熟地穿插於故事情景之中,堪稱絕妙,為其增色不少。
 
憑我對大陸國產劇的研究我敢大膽斷言此後十年的國產劇,除卻甄嬛再無宮鬥!暫且不說此劇張弛有度環環相扣高潮迭起無懈可擊的劇情,亦不論演員們一顰一笑各領風騷精湛細膩獨具匠心的表演,更不提大量的含有詩詞歌賦歷史政論古典雅致的臺詞;單說皇后手中所抱的一隻貓,安陵容制香所用的盒子,甄嬛彈長相思擺下的琴桌,鏡頭掃過的地方都是戲啊!一點一滴事無巨細,任何一樣鏡頭裡面出現的物件擺設香料花卉吃食用具都是需要觀眾盡心揣測費思度量的。

【禍亂根源】

劇中不止一次提到,重要的不是真相如何,而是皇帝怎樣認為;重要的不是誰對誰錯,而是皇帝相信誰。因此所有的勾心鬥角,都是為了做給皇帝看,博取皇帝的支持和信任,真相不是關鍵,真心不能避禍,真情更不能免死,一切都只為聖心明鑒。

後宮一切紛爭的源頭都在於皇帝果說皇宮就像一個大公司,皇上是公司的大boss:於公,他決定所有人的生死榮辱,能把人捧上天堂更能將人打入地獄;於私,他有個人感情的偏好,會受到蒙蔽更會厚此薄彼,這就使得嬪妃為了生存,必須不斷的矇騙和算計。

在後宮勢力中,華妃驕橫跋扈、毒辣暴戾,實則心機簡單、剛烈冒進;皇后老謀深算、隱忍內斂,實則狠絕陰損、不留後路;安陵容謙卑溫馴、口蜜腹劍,實則偏狹局促、毫無主見;而甄嬛一開始還天真的執著於揭露事實真相,以求皇上公正的聖裁,到後來也意識到根本是杯水車薪收效甚微。

得寵-失寵-復寵,是嬪妃們無法擺脫的輪回,甄嬛傳的宮鬥,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為了愛情而攀比傾軋,也不是蠅營狗苟為了名利而追逐廝殺,而是一種人性被束縛下的爆發:或者在壓抑中變態,或者在壓抑中反抗。 

嬪妃入宮,皇帝希望她們像拉磨的驢馬,遵循既定軌道馴服安分,取悅聖心;家族希望她們像脫胎的雀鳥,飛上枝頭變鳳凰,光耀門楣;僕從希望她們像得道的仙子,好同沐皇恩護佑,雞犬升天。數不盡的背後推手,讓嬪妃們身不由己,不能獨善其身,更不能淡泊無爭。

【職場啟示】

一、切忌鋒芒畢露初來乍到的新人,切忌鋒芒畢露,每個菜鳥都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學會保護自己,應該像甄嬛同學一樣,韜光養晦以圖後謀,不論權位高低,應該對眾人一視同仁,善結貴人,拓展人脈,即便對欺人者,也要能忍住抱怨和怒火。
二、處理好上下級關係職場中最忌諱的不是沒有智慧和才能,而是不知道老闆要什麼,優秀的判斷力是晉升職位的關鍵,無論是職場新人還是老人,永遠要懂得揣摩老闆心思,不要公開跟老闆唱反調,因為沒人真正喜歡跟自己意見相左的人。
三、退一步海闊天空人在職場漂,哪能不挨刀。得寵階段的甄嬛經理就像在企業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職場人士一樣,但人往往卻在一帆風順時,最容易犯下大錯,面對困境,最不明智的做法就是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把戲,向上司哭訴或死命求情,傷心傷神又適得其反;聰明的做法應該是暫避風頭,離開並不代表永別,而是為了能漂亮的回歸,浴火重生才是鳳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