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如何提升稽核價值【實務分享】

什麼是稽核

一、公司的總負責是董事會」,但董事會是合議制,董監事不能天天到公司,未能長期參與公司的營運管理,故董事會的查核功能,常須借重稽核來確認各項管理之有效性董事會(審計委員會) 總經理稽核,為三角合作關係稽核應滿足審計委員會/獨立董事的要求:對一般事務性的查核,就不用報告了。再好的公司,也會有改進的空間故不要只有遵循性的查核發現,也要有效率/效能上的改進建議,這樣稽核才有存在的價值。
二、稽核人員自我態度調整:學習擔任內部顧問,學習培養間接影響力,讓非直屬的單位願意接受查核建議。內部稽核是內部控制執行成效的評估機制
(一)   內部稽核的範圍已從傳統的財務稽核擴大至管理(營運)稽核
(二)   財務稽核強調歷史資料的比較審核,而營運稽核則較重視未來的發展
(三)   營運稽核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評估所有部門管理階層的規劃、管理程序、品質管控、及工作績效等,其目的在於協助管理者發現問題,並且提供未來改善的建議
三、高階主管的認同與支持態度,與稽核人員的積極宣導,均為重要的配套措施。
(一)   各單位最高主管簡報稽核將進行之健檢(查核)內容,詢問需加強處。並於查核後,說明查核發現及改善建議。
(二)   要裡子、不要面子Wording可改,但事實不能模糊,且須有明確的改善計畫。
(三)   加強專案查核:例行稽核發現未完全處理的問題,另立專案繼續查核及追蹤,以確保根因被改善。(提升稽核價值)

稽核的「貢獻」(價值)是甚麼?

l  什麼是稽核?
l  為什麼要稽核人員?【用電腦不行嗎?】
l  稽核要多少人?1人?2人?10人?沒有不行嗎?】
l  老闆為何要花錢雇稽核人員?
l  什麼狀況下,老闆會願意增加稽核人數?【先有好表現,別人才會看重
l  稽核的價值是甚麼?【〝價值這個字眼比較抽象,可將其轉換成「貢獻」稽核對公司有何貢獻?董事會希望稽核有何貢獻?

對稽核單位的要求稽核應是全公司「內部資訊」及「流程」最通透的單位(這是其他單位所沒有的)。如何化為「正面的資源」,讓公司採取正確的action【稽核的基本功能:興利、防弊、危機控管】

一、報告,要由讀者的角度下手【精簡、精確】報告內容(底稿、會簽單、報告)的重點:以主管重視的角度,做為表達的優先重點
(一)   大老闆想看什麼?大老闆想看管控點有無失效?」「缺失是否已被處理?且以後不會再犯!」
(二)   受稽單位主管想看什麼?這要分大主管還是小主管大主管想知道要求是否被落實執行?以後不要出這種問題讓我難處理。所以大主管的心態是歡迎合理、有建設性的查核。但是小主管是希望最好不要有問題〞,所以會字字計較不要讓我擔責任。
二、底稿要求重點
(一)   查核前規劃
先介紹查核單位職掌,再說明查核前規劃及思考方式
(二)   查核底稿
1.    文字表達清楚。
2.    查核有深度。
3.    要有結論:擔心什麼?有何管理上的發現
(三)   查核勾勾表
1.    表格清楚、欄位名稱淺顯易懂
2.    有問題的sample標示方式與正常sample標示方式易於分辨
3.    缺失說明清楚,可以直接看懂不必再詢問確認
(四)   底稿附件
如有必要,請應先消化後畫出重點
(五)   查核發現彙總表:主旨、數量、發生原因,標出發現重點
1.    人事時地物要註明清楚(含抽樣範圍、發現筆數及問題、影響及建議)
2.    循環別、單位別統一以「全名」表示,以利後續資料統計
三、嘗試扮演顧問的角色
(一)   持續思考審計委員會的要求:提升稽核的價值。
提報:除例行確認性稽核外,增加從興利、防弊及危機管理的角度切入,嘗試扮演內部顧問的角色。
(二)   Action顧問會從哪裡切入?各單位哪些事情的關注度較少?
1.    主動跨部門協調撿起掉在地上的球
2.    推動當責改變人員態度,多跨一步,負全責
3.    訂定稽核人員考核標準提升自我要求的標準
四、內部顧問的角度
(一)   興利>除弊現在都什麼時代了,不能只會守著老觀念做事!
會做人的稽核的說法是:「現在的作業沒有錯,只是為了公司發展/客戶需求的改變,所以要調整做法」。
(二)   當責角度
1.    找出掉在地上的球,協調出負責單位,讓組織恢復流暢
2.    非稽核自己檢回來做
(三)   管理角度
1.    庫存:盤盈虧管理上有什麼問題可以改進
2.    舞弊角度財務:帳務正確是否有異常時間、日期的金流異動
五、稽核人員的心態再升級
(一)   認真」只是基本要項,我們需要看到的是:用心&Smart
(二)   用心、放心、放手不用心、不放心、只好放生
六、稽核人員的考核--評分原則
(一)   底稿品質—60%【有管理面向的建議,或用新的角度/手法查核40%20%
1.    交期20%依規定交件進度計算
2.    品質80%依查核深入程度、抽樣情形、底稿文字表達等
(二)   查核發現—20%
1.    大原則:缺失2分,未列入或討論事項1
2.    盤點差異、保險不足、離職人員帳號未關閉、或屬以前年度發現過的問題等,一律只計1分。
3.    未列入或討論事項:
(1)   發現難度很高為2
(2)   純屬誤會或查核方向錯誤為0
(三)   協助專案—10%
(四)   擔任PM的能力、工作配合度—10%

風險防範、教育

一、審計委員會/獨立董事的要求:查核須往前做防範提出管理角度上的建議
二、Action
(一)   繼續要求朝管理面的問題進行查核查核結果須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在底稿及抽核階段就要有此角度的規劃。
(二)   稽核作業的時間分配,將由現行以確認性之例行查核為重,朝例行查核50%專案及跨部門查核50%方向努力,以提升稽核價值。
(三)   例行查核則輔以電腦稽核的抽樣手法來補強。
(四)   稽核的績效評估標準:配合調整
(五)   教育文化:當責(代理人應有的態度),繼續推動,並交出成果

進階觀念:規範(SOP)的迷思

一、規範(SOP)是什麼?規範(SOP)是誰訂的?給誰遵守的?
(一)   規範是各單位主管訂的
(二)   規範是訂給新進人員學習和遵循的
(三)   主管需依市場狀況,適時調整規範,而不能被規範束縛
(四)   若主管只會遵循SOP,那建議換掉好了
二、內部稽核也要看管理效能(有效性)
(一)   外稽因為時間限制,無法深入抽樣,故常開建議事項來暫代缺失
(二)   內稽無上述限制,且了解公司內部作業,故不一定要有SOP才能開缺失;但須有更充分的事實來證明其失效
(三)   若無法做到此點,那內稽和外稽有何分別?
三、稽核的重點在看結果,是否符合規範精神和風險
故儘量不要和被稽者做太細節的爭論,反而失掉重點(風險及有效性)

沒有留言: